参考技术
地 址:安徽省蚌埠市
电 话:18160833289
传 真:0552-3112289
联系人:济 民(业务主任)
参考技术
珍稀食用菌——茶树菇栽培技术之二
二、茶树菇形态特征及品种和生物学特征
茶树菇成熟期菌柄变硬,菌柄附暗淡粘状物,菌环残留在菌柄上或附于菌盖边缘自动脱落。内表面常长满孢子而呈绣褐色孢子呈椭圆形,淡褐色。菌盖初生,后逐平展,中浅,褐色,边缘较淡。菌肉白色、肥厚。菌褶与菌柄成直生或不明显隔生,初褐色,后浅褐色。菌柄中实,长4~12厘米,淡黄褐色。菌环白色,膜质,上位着生。孢子卵形至椭圆形。茶树菇与杨树菇,柱状田头菇、柱状环锈伞、柳菌、柳环菌(贵州、云南)、柳松茸(日本与中国台湾省)属于同一物种。但杨树菇、柱状田头菇、柱状环锈伞、柳菌、柳环菌(贵州、云南)、柳松茸(日本与中国台湾省)等品种,与茶树菇在形态、品质上有较大差异,茶树菇在风味,香气,食、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等方面,明显优于杨树菇等品种。
2.1.生物物特征
2.1.1温度:茶树菇生长在温带至亚热带地区,因此该菌较抗高温也能耐低温。其菌丝在5-35℃下均能正常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18-28℃。茶树菇属恒温结实性菌类,出菇不需要温差刺激,其子实体形成温度为13-28℃,最适宜为18-24℃,20℃时出菇速度快。
2.1.2水分:茶树菇栽培料含水量可控制在65%左右,生长较快,若培养料偏干或偏湿测不利于菌丝生。子实体形成时,要求空气相对湿度较高,生长过程则要求较低,因此在菇期先保持空气相对温度100%,待出菇后降至85%则有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2.1.3空气:茶树菇属好氧性真菌、菌丝生阶段要保证新鲜空气的供给,因此栽培袋的培养环境必须通风良好。但在出菇和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有稍高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出菇和菌柄伸长,从而提高产量,因此子实体发育时应适当减少通风,这种现象类同于金针菇栽培。
2.1.4营养:茶树菇系木腐菌,常野生于油茶树枯朽的树桩上或杨树、柳树等腐朽部分。因其无虫漆酶活性,利用木质素能力弱,但蛋白酶活性强,利用蛋白质能力强,最适碳氨化为60:1,栽培料中增加有机氮(如麦皮、米糠玉米粉、饼肥等)的比例有利于提高产量。
2.1.5光线:茶树菇菌丝生长过程通常不需要光照,但其子实体有明显的趋光性,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发育都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因此出菇时栽培室要求有较强的散射光有利于原基形成和子实体生长。
2.1.6 水份 茶树菇栽培的培养基含水量应掌握在60%~65%,即用手抓一把培养基,用劲捏,指缝间湿润,稍有水但
不流下,手指松开成块,落地后散开为宜。但不同种类的木屑及粗细不同略有差别,应灵活掌握。菌丝生长时,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70%以下;子实体形成发育期为85%~95%,生长期适当降低,以延长产品保鲜期。
2.1.7 空气 茶树菇属好气性大型真菌,对二氧化碳十分敏感,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易造成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菌柄粗长、菌盖细小、早开伞、畸形菇。
2.1.8光线 茶树菇是需光性真菌,子实体具有趋光生长特性,适宜的漫射光是完成正常生活史的必要条件。菌丝体培养期间,在无光条件下仍然生长,但不形成子实体。子实体没有光照不易分化,适宜光照强度为50~300勒克斯。
2.1.9 酸碱度(PH值):茶树菇性喜在酸性环境中生长,PH值在4-6.6菌丝均能正常生长,最适PH值为5.5-6,在中性偏碱的环境中生长不良,因此栽培时一般可采用自然PH值,但要防上偏碱性。
2.2.2 选育优良菌种:目前茶对菇菌株很多,早期在江西省广昌一带推广的茶树菇菌株有江西赣州地区菌种保存中心选育的AS78.AS982等,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涌现出许多关于茶树菌的菌种,我公司在菌种选育方面始终走在全国育种行业前例。尤其是近年选育出的“茶树菇一号”和“茶树菇二号“等脱毒菌株最受茶树菇栽培者所欢迎。
三、茶树菇菌种的制作
3.1 母种 母种(一级种):采用加富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15g、蔗糖5g、硫酸镁0.5g、磷酸二氢钾0.5g、B11g、水1000ml)或加麦皮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蔗糖20?g、麦皮10g、水1000mL),以上两种配方均用琼脂20g。一般后一配方菌丝更粗壮。以上配方制作的母种在26℃左右恒温下培养7天左右即可。
3.1 原种(二级种):采用木屑培养基(木屑78%、麦皮20%、蔗糖1%、石膏粉或碳酸钙1%、普钙、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少量)制作的原种,置25℃左右恒温下培养7天左右即可。
3.1 栽培种(三级种):采用木屑培养基或棉籽壳培养基(棉籽壳78%、麦皮20%、蔗糖1%、石膏粉 1%)制作的菌种置24-28℃下培养30天右左即可。茶树菇菌种要求菌丝粗壮、浓白,培养后期母种斜面有时出现红褐色斑纹或原种、栽培种料面出现与金针菇一样长出小子实体为正常现象,但若出现菌丝稀疏弱细,吃料不彻底,有杂色斑点或出现黄水等不宜使用。
四、茶树菇的栽培技术
4.1栽培季节:茶树菇由于较抗高温,也能耐低温,因此在福建、广东、浙江等省大部分地区均可周年栽培,但不同季节栽培,其产量和质量都不同,所以栽培茶树菇要获得高产高效,必须选择好栽培适期。据各地栽培试验后,我国大部份地区以春栽或秋栽适宜,尤其是春栽产量较高。生产上一般安排春季温度上升到20℃,秋季温度降至25℃出菇为适。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栽培适期,如闽东地区栽培适期春栽为元月-2月制袋,4-5月出菇或9-10月制袋,11-12月出菇。
4.2栽培方式:栽培方式,既可室内栽培,也可室外栽培,栽培形式则分为层架式袋栽、墙式袋栽和床式覆土栽培等。茶树菇的栽培主要用15×30×0.004厘米的聚乙烯料袋。室内袋栽可利用温室、菇房及闲置空房屋等,自发菌至出菇均在同一场所内完成。室内袋栽的环境小气候易于人为控制,管理方便,易获得优质、高产,也适宜于工厂化栽培。各地可因地制宜加以选择。
4.3 菇房(菇棚)的准备
4.3.1菇房:即利用现有空闲房屋种菇。挑选通风好,便于调节通风的房屋作为菇房,并进行适当的改造,改造方法是:床架之间的通道两端上下各设30×40厘米纱窗一对,上窗低于屋檐30厘米,下窗高出地面20厘米。纱窗外再设封闭用黑色玻璃或黑色塑料薄膜覆盖,以便随时可以密闭菇房。⑴、菌床:按两侧操作的菌床宽
二、茶树菇形态特征及品种和生物学特征
茶树菇成熟期菌柄变硬,菌柄附暗淡粘状物,菌环残留在菌柄上或附于菌盖边缘自动脱落。内表面常长满孢子而呈绣褐色孢子呈椭圆形,淡褐色。菌盖初生,后逐平展,中浅,褐色,边缘较淡。菌肉白色、肥厚。菌褶与菌柄成直生或不明显隔生,初褐色,后浅褐色。菌柄中实,长4~12厘米,淡黄褐色。菌环白色,膜质,上位着生。孢子卵形至椭圆形。茶树菇与杨树菇,柱状田头菇、柱状环锈伞、柳菌、柳环菌(贵州、云南)、柳松茸(日本与中国台湾省)属于同一物种。但杨树菇、柱状田头菇、柱状环锈伞、柳菌、柳环菌(贵州、云南)、柳松茸(日本与中国台湾省)等品种,与茶树菇在形态、品质上有较大差异,茶树菇在风味,香气,食、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等方面,明显优于杨树菇等品种。
2.1.生物物特征
2.1.1温度:茶树菇生长在温带至亚热带地区,因此该菌较抗高温也能耐低温。其菌丝在5-35℃下均能正常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18-28℃。茶树菇属恒温结实性菌类,出菇不需要温差刺激,其子实体形成温度为13-28℃,最适宜为18-24℃,20℃时出菇速度快。
2.1.2水分:茶树菇栽培料含水量可控制在65%左右,生长较快,若培养料偏干或偏湿测不利于菌丝生。子实体形成时,要求空气相对湿度较高,生长过程则要求较低,因此在菇期先保持空气相对温度100%,待出菇后降至85%则有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2.1.3空气:茶树菇属好氧性真菌、菌丝生阶段要保证新鲜空气的供给,因此栽培袋的培养环境必须通风良好。但在出菇和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有稍高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出菇和菌柄伸长,从而提高产量,因此子实体发育时应适当减少通风,这种现象类同于金针菇栽培。
2.1.4营养:茶树菇系木腐菌,常野生于油茶树枯朽的树桩上或杨树、柳树等腐朽部分。因其无虫漆酶活性,利用木质素能力弱,但蛋白酶活性强,利用蛋白质能力强,最适碳氨化为60:1,栽培料中增加有机氮(如麦皮、米糠玉米粉、饼肥等)的比例有利于提高产量。
2.1.5光线:茶树菇菌丝生长过程通常不需要光照,但其子实体有明显的趋光性,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发育都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因此出菇时栽培室要求有较强的散射光有利于原基形成和子实体生长。
2.1.6 水份 茶树菇栽培的培养基含水量应掌握在60%~65%,即用手抓一把培养基,用劲捏,指缝间湿润,稍有水但
不流下,手指松开成块,落地后散开为宜。但不同种类的木屑及粗细不同略有差别,应灵活掌握。菌丝生长时,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70%以下;子实体形成发育期为85%~95%,生长期适当降低,以延长产品保鲜期。
2.1.7 空气 茶树菇属好气性大型真菌,对二氧化碳十分敏感,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易造成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菌柄粗长、菌盖细小、早开伞、畸形菇。
2.1.8光线 茶树菇是需光性真菌,子实体具有趋光生长特性,适宜的漫射光是完成正常生活史的必要条件。菌丝体培养期间,在无光条件下仍然生长,但不形成子实体。子实体没有光照不易分化,适宜光照强度为50~300勒克斯。
2.1.9 酸碱度(PH值):茶树菇性喜在酸性环境中生长,PH值在4-6.6菌丝均能正常生长,最适PH值为5.5-6,在中性偏碱的环境中生长不良,因此栽培时一般可采用自然PH值,但要防上偏碱性。
2.2.2 选育优良菌种:目前茶对菇菌株很多,早期在江西省广昌一带推广的茶树菇菌株有江西赣州地区菌种保存中心选育的AS78.AS982等,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涌现出许多关于茶树菌的菌种,我公司在菌种选育方面始终走在全国育种行业前例。尤其是近年选育出的“茶树菇一号”和“茶树菇二号“等脱毒菌株最受茶树菇栽培者所欢迎。
三、茶树菇菌种的制作
3.1 母种 母种(一级种):采用加富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15g、蔗糖5g、硫酸镁0.5g、磷酸二氢钾0.5g、B11g、水1000ml)或加麦皮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蔗糖20?g、麦皮10g、水1000mL),以上两种配方均用琼脂20g。一般后一配方菌丝更粗壮。以上配方制作的母种在26℃左右恒温下培养7天左右即可。
3.1 原种(二级种):采用木屑培养基(木屑78%、麦皮20%、蔗糖1%、石膏粉或碳酸钙1%、普钙、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少量)制作的原种,置25℃左右恒温下培养7天左右即可。
3.1 栽培种(三级种):采用木屑培养基或棉籽壳培养基(棉籽壳78%、麦皮20%、蔗糖1%、石膏粉 1%)制作的菌种置24-28℃下培养30天右左即可。茶树菇菌种要求菌丝粗壮、浓白,培养后期母种斜面有时出现红褐色斑纹或原种、栽培种料面出现与金针菇一样长出小子实体为正常现象,但若出现菌丝稀疏弱细,吃料不彻底,有杂色斑点或出现黄水等不宜使用。
四、茶树菇的栽培技术
4.1栽培季节:茶树菇由于较抗高温,也能耐低温,因此在福建、广东、浙江等省大部分地区均可周年栽培,但不同季节栽培,其产量和质量都不同,所以栽培茶树菇要获得高产高效,必须选择好栽培适期。据各地栽培试验后,我国大部份地区以春栽或秋栽适宜,尤其是春栽产量较高。生产上一般安排春季温度上升到20℃,秋季温度降至25℃出菇为适。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栽培适期,如闽东地区栽培适期春栽为元月-2月制袋,4-5月出菇或9-10月制袋,11-12月出菇。
4.2栽培方式:栽培方式,既可室内栽培,也可室外栽培,栽培形式则分为层架式袋栽、墙式袋栽和床式覆土栽培等。茶树菇的栽培主要用15×30×0.004厘米的聚乙烯料袋。室内袋栽可利用温室、菇房及闲置空房屋等,自发菌至出菇均在同一场所内完成。室内袋栽的环境小气候易于人为控制,管理方便,易获得优质、高产,也适宜于工厂化栽培。各地可因地制宜加以选择。
4.3 菇房(菇棚)的准备
4.3.1菇房:即利用现有空闲房屋种菇。挑选通风好,便于调节通风的房屋作为菇房,并进行适当的改造,改造方法是:床架之间的通道两端上下各设30×40厘米纱窗一对,上窗低于屋檐30厘米,下窗高出地面20厘米。纱窗外再设封闭用黑色玻璃或黑色塑料薄膜覆盖,以便随时可以密闭菇房。⑴、菌床:按两侧操作的菌床宽
度120~150厘米单侧操作的菌床宽度按80~100厘米设置,通道宽度为60~80厘米,便于操作和充分利用空间;长度根据房屋确定。⑵、菇床层间设置,层数以4~5层为宜(视房屋高度安排)底层离地面20厘米,层间高60厘米,顶层距房顶100厘米。
4.3.2菇棚:即利用空闲地,建造塑料菇棚,搭架种菇。具体需注意:⑴、选好棚菇地点,建棚地点应座北朝南,附近有足够的堆料场地和充足卫生的水源供应,并在上游和上风向没有化工厂、废气废水污染。⑵、菇棚的规划设计要好。菇棚一般不宜过大,太大操作不便,通风不良。⑶、建棚材料。最好选择实心竹、木材或角钢等作为建棚材料,可根据种菇农户实际情况而定,但一定要考虑牢靠和经济实用两个因素,牢靠是安全考虑,经济实用是长久考虑。⑷、搭建方法:先搭建菌床,床架搭好后再建屋顶,棚顶应有必要的倾斜,便于排除雨水,并在棚脊上安装2~3个通风筒,便于通风排湿。薄膜外盖上草扇,便于遮光、保护薄膜和保温。
4.4 菇房(棚)的消毒 菇房(棚)要求干净、干燥、通风、避光,远离作坊、仓库及禽畜栏舍,调温和透光性能良好。栽培前须进行全面杀虫和消毒,首先打扫清洗干净后用杀虫剂喷洒杀虫,隔3—5天后,再用甲醛熏蒸消毒,以防治杂菌孳生。培养期间,每隔l周进行1次消毒。
安徽省金农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公众微信:www9991118
电话:0552-3112289 18160833289 18326967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