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技术
地 址:安徽省蚌埠市
电 话:18160833289
传 真:0552-3112289
联系人:济 民(业务主任)
参考技术
茶树菇栽培技术(二)
四、茶树菇的栽培技术
4.1栽培季节:茶树菇由于较抗高温,也能耐低温,因此在福建、广东、浙江等省大部分地区均可周年栽培,但不同季节栽培,其产量和质量都不同,所以栽培茶树菇要获得高产高效,必须选择好栽培适期。据各地栽培试验后,我国大部份地区以春栽或秋栽适宜,尤其是春栽产量较高。生产上一般安排春季温度上升到20℃,秋季温度降至25℃出菇为适。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栽培适期,如闽东地区栽培适期春栽为元月-2月制袋,4-5月出菇或9-10月制袋,11-12月出菇。
4.2栽培方式:栽培方式,既可室内栽培,也可室外栽培,栽培形式则分为层架式袋栽、墙式袋栽和床式覆土栽培等。茶树菇的栽培主要用15×30×0.004厘米的聚乙烯料袋。室内袋栽可利用温室、菇房及闲置空房屋等,自发菌至出菇均在同一场所内完成。室内袋栽的环境小气候易于人为控制,管理方便,易获得优质、高产,也适宜于工厂化栽培。各地可因地制宜加以选择。
4.3 菇房(菇棚)的准备
4.3.1菇房:即利用现有空闲房屋种菇。挑选通风好,便于调节通风的房屋作为菇房,并进行适当的改造,改造方法是:床架之间的通道两端上下各设30×40厘米纱窗一对,上窗低于屋檐30厘米,下窗高出地面20厘米。纱窗外再设封闭用黑色玻璃或黑色塑料薄膜覆盖,以便随时可以密闭菇房。⑴、菌床:按两侧操作的菌床宽度120~150厘米单侧操作的菌床宽度按80~100厘米设置,通道宽度为60~80厘米,便于操作和充分利用空间;长度根据房屋确定。⑵、菇床层间设置,层数以4~5层为宜(视房屋高度安排)底层离地面20厘米,层间高60厘米,顶层距房顶100厘米。
4.3.2菇棚:即利用空闲地,建造塑料菇棚,搭架种菇。具体需注意:⑴、选好棚菇地点,建棚地点应座北朝南,附近有足够的堆料场地和充足卫生的水源供应,并在上游和上风向没有化工厂、废气废水污染。⑵、菇棚的规划设计要好。菇棚一般不宜过大,太大操作不便,通风不良。⑶、建棚材料。最好选择实心竹、木材或角钢等作为建棚材料,可根据种菇农户实际情况而定,但一定要考虑牢靠和经济实用两个因素,牢靠是安全考虑,经济实用是长久考虑。⑷、搭建方法:先搭建菌床,床架搭好后再建屋顶,棚顶应有必要的倾斜,便于排除雨水,并在棚脊上安装2~3个通风筒,便于通风排湿。薄膜外盖上草扇,便于遮光、保护薄膜和保温。
4.4 菇房(棚)的消毒 菇房(棚)要求干净、干燥、通风、避光,远离作坊、仓库及禽畜栏舍,调温和透光性能良好。栽培前须进行全面杀虫和消毒,首先打扫清洗干净后用杀虫剂喷洒杀虫,隔3—5天后,再用甲醛熏蒸消毒,以防治杂菌孳生。培养期间,每隔l周进行1次消毒。
4.4菌袋制作及栽培管理
4.4.1培养料配方:根据各地原料情况,以效益为准则选择配方,其参考配方有:
①.茶枝粉(或棉籽壳)77.5%,麦皮或米糠20%,石膏粉1%,蔗糖1%,普钙0.5%。
②棉籽壳70%、木屑10%、麦麸15%、石膏1%、糖1%、含水量65%左右;
③玉米芯33%、棉籽壳30%、木屑20%、麦麸15%、石膏1%、糖1%、含水量65%。
④杂木屑9%、棉籽壳70%、麸皮20%、石膏l%;
⑤棉籽壳89%、麸皮8%、玉米粉2%、石灰粉1%;
⑥杂木屑30%、棉籽壳30%、玉米芯20%、麸皮或米糠19%、石膏粉1%;
⑦.草粉38%,木屑或棉子壳38%,麦皮或米糠19.5%,石膏粉1%,蔗糖1%,普钙0.5%,茶籽饼2%。
上述配方含水量为60%左右,pH自然,加10%的茶籽壳粉,能适当提高产量。
4.4.2菌袋制作:拌料、发酵、装袋、灭菌
4.4.2.1 拌料 按照选定的栽培料配方,称取各种原料,将木屑、麸皮、玉米粉、石膏粉或石灰粉依次撒在棉籽壳堆上混拌均匀(棉籽壳需提前预湿),接着加入所需的清水,使含水量达60%左右,检测含水量方法:采取用手握紧培养料,指缝间有水痕而无水珠下滴,伸开手指能成团,落地即散,若料在掌中手松开就散,表明料太干。拌料要求:⑴力求“三均匀”,即主料与辅料混合均匀,干湿均匀,酸碱度均匀。⑵晴天水分蒸发量大,应多加水;阴天空气湿度大,水分不易蒸发,应少加水。⑶能溶解于水中的基质要溶于水,如磷酸二氢钾、硫酸镁。
4.4.2.2培养料发酵 常规栽培方法培养料不经发酵,菌丝生长速度较慢,采用发酵料栽培,可提高菌丝生长速度,且污染率低。方法为按配方拌料,含水量在65%左右,拌料要均匀一致,用手抓一把培养料握紧,指缝间有水滴,但不下滴。建堆最好在水泥地面进行,在建堆处的中心用砖块搭一孔,孔上用几根稻草盖上,将培养料以砖孔为中心加料,堆成高100~120厘米、宽150厘米的料堆,料面拍平,用一木棒从料顶对着中间的砖孔打一洞,防止厌氧发酵。盖上塑料膜,观察料温达60℃后,第2天就可翻堆,再次调节含水量在65%左右。待料温再达60℃后一天即可散堆装袋。堆料发酵时间在7~8天左右,根据发酵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4.4.2.3 装袋 不经发酵的培养料配制后,应立即装袋,以防酸败发热。选用15×30×0.005厘米的低压聚乙烯袋(如高压灭菌选用聚丙烯),用手工或装袋机分装,装好后松紧一致,料面平整,装料高度在20厘米左右,用塑料线捆紧袋口。装好后每袋湿重1.6-1.8斤左右。
装袋要注意:⑴要紧实,扎袋时要将袋下部料敦实,料面压实压平。如果手抓料有凹陷感或料袋有断裂痕迹,表明装料过松。装料太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一是料袋易变形,筒袋与料脱空,接种时易造成薄膜内外气压差,杂菌就可随气流进入袋内,引起污染;二是菌袋出菇期水分保持困难;三是会从袋壁部位长菇,造成采菇难。
⑵扎口时要清除粘附在袋口的培养料,并紧贴培养料用塑料线把袋口扎上活结。 根据生产所需的数量及比例进行配合,并加水拌料,料水比为1:1.2左右为宜。原料要新鲜,无霉变,无虫害。拌料要均匀一致,特别是棉籽壳不能有干粒,否则灭菌不彻底。选用规格15-17cm×35cm×0.05cm低压聚乙稀塑料袋,每袋料干重350g左右,湿重720-750g,装料松紧适度,高度14-15cm稍整平表面,及时套上颈圈并塞好棉塞(也可用编织线扎紧),防止水分蒸发散失。然后进行常压(4小时内将温度加到100℃,保持12-14小时),茶树菇抗杂菌能力较弱,因此灭菌要彻底,制作过程要严防菌袋刺、磨穿孔,以防杂菌污染。
4.4.2.4 灭菌 装袋完成后要立即进灶灭菌,袋间及四周要有空隙,以利蒸气流通。开始采取旺火快速升温,尽量在4-6小时内将温度升到90℃左右,此时要打开排气孔,放出灶内冷气,直至冒出很烫的热气为止。继续升温达100℃时开始记录时间,保持100℃灭菌14小时以上,即可停火,闷过夜。灭菌结束后,待锅内温度降至60~70℃时,方可趁热搬运料袋到接种室。因塑料袋受热变软易被木屑刺破,所以搬运要轻拿轻放。茶树菇菌丝抗杂力较弱,因此灭菌要彻底,灭菌是否彻底是茶树菇栽培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灭菌原理 :湿热灭菌主要是利用湿热蒸汽产生高温,来杀死对海鲜菇菌丝生长有害竟争性杂菌,从而使原料软化,有利于海鲜菇菌丝的吸收。
灭菌主要目的是杀死基质内部所有病源微生物及其芽孢。湿热蒸汽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当饱和的蒸汽遇到待热物体时,释放潜热,即汽化热,热能通过传导而达到待热物体或介质中,直至内外热力平衡为止。加热可以破坏蛋白质中的氢键链,导致核酸破坏和蛋白质变性凝固,酶失去活性,使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死亡。
4.8.2.2.影响灭菌的因素
4.8.2.3.各种微生物对热的抵抗力相差很大,处于不同阶段,所需要灭菌的温度与时间也不相同。繁殖时期的微生物对高温比衰老时期小得多。最初菌数越少愈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灭菌。培养基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应尽量必免微生物的污染,缩短培养料装袋时间,一般从拌料至装完袋应在6小内完成,装后应立即灭菌。
4.8.2.4.培养基的性质 培养基内营养物质如糖、氨基酸等,对微生物有营养保护作用,能增强其抗热性。微生物的耐热性因培养基酸碱度而不同,一般微生物在中性基质中耐性最大,在碱性基质中次之,酸性不利微生物发育。所以培养基PH值越低,灭菌时间可略为缩短。
在一般情况下,海鲜菇培养料的PH值通过热压后会下降0.2-0.4。为了保持其PH值,应适当提高。培养基颗粒大小对灭菌效果影响很大,直径大的灭菌时间要长一些,这是因为颗粒越大,孔隙度就越高,空气是热的不良传导介质,影响湿热蒸汽的传导,所以玉米芯等块状基质,在制作时填充些木屑、棉子壳等减少孔隙度。
4.8.2.5. 蒸汽的性质 湿热灭菌法的灭菌效率高,是由于在高温时有水份的存在,能加速菌体(杂菌)蛋白质凝固。为此,对颗粒或快状物料的培养基,在未装袋之前均需进行预处理直气壮。使其内外层均湿透再装袋灭菌。否则水蒸汽的热量难以透过干燥颗粒或块状物质内部,杀死潜伏的微生物及其芽孢。
4.8.2.6. 灭菌物的堆放 灭菌器内灭菌物必须堆放疏松,使蒸汽畅通,蒸汽是否畅通,关系到灭菌物受热温度是否均一。灭菌物若放得过密,会妨碍蒸汽 的流通,影响温度的均匀分布,造成局部地方温度较低,甚至形成灭菌死角,达不到彻底灭菌。
4.8.2.7. 蒸汽供量与时间 开始大火猛攻,当灶内达到100继续用大火猛烧一小时,然后保持灶内(灭菌器内)100维持8——12小时,在最后结束前一个小时也须用大火,停火后闷一天一夜(或灶温降到70以下)即可出锅。
4.4.3接种 待料温降到30℃以下方可接种。春栽时气温较低,一般白天接种,但秋栽时气温较高,就要利用早晚和夜间凉爽时接种。接种箱或接种室需提前消毒,每立方米用1包雾气消毒剂熏蒸,接种一般两人一组,解开袋口,每袋接入一块菌种后捆扎叠堆。菌种尽量成块状,避免过碎以防死种。。选用的栽培种菌丝要浓白、健壮、无病虫害,菌龄以满瓶后10天左右,待菌丝吃透料后,再用于接种,这样的菌种发菌有力,吃料快。 经灭菌后的袋料,待料温降至30℃以下方可接种。接种箱或接种室应消毒完全,接种量为每瓶接30-40袋,接种后要避光培养。茶树菇菌丝恢复吃料慢,且易发生杂菌虫害,因此接种后果注意培养室清洁、干燥和通风换气,防止高低温的影响,促进菌丝均匀生产。并经常检查,如有发现杂菌污染 的菌袋,要及时搬出处理,防上扩散蔓延。一般接种后30-40天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4.4.3 培养 将接种后的菌袋竖立排放在室内的层架上,在25℃左右条件下培养45—55天,菌丝即可发满全袋。发菌期间,室内尽量保持黑暗。期间的主要操作有:
4.4.3.1.控温与通风 管理重点是促进菌丝定植,迅速蔓延,使菌丝尽快封面,以降低污染率。接菌后三天内菌种处于恢复生长阶段,所以三天内不必进入培养室,三天后菌种开始萌发,菌丝定植吃料。菌丝生长阶段最好控温在20~26℃之间为宜,做好遮光及通风换气工作。具体操作上要依据天气、室温及菌丝生长动态等情况来确定通风时间,当气温低于20℃时,每天下午2~3点进行通风;当气温高于26℃时,每天早中晚各通风一次,每次一小时,同时白天要关闭门窗,晚上打开;当气温在20~26℃时,从一天中午通风一次一小时增加至每天二次,每次一小时。通风打开门窗时要防止阳光直射至培养室,门窗要装上遮阳物。
4.4.3.2 检查与翻堆 菌袋的菌丝盖面后,菌丝开始旺盛生长,呼吸量也随之增强,这时袋温也随之逐渐上升,这时要通过翻堆来调节堆温,防止烧菌,通过翻堆来调节上下层菌袋菌丝长速,使之一致,同时通过结合翻堆来查菌,做好杂菌检查工作。一般要求每20天左右翻堆一次,发菌过程要进行三次翻堆。
4.4.3.3防鼠与防虫 培养室一定要严防老鼠,即使只有一只老鼠危害,也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菌袋受了鼠害,就会发生链孢霉,将会诱发大面积菌袋感染。因此决不可掉以轻心。此外,菌丝吃料后,发生的酒酚香味会引来害虫,所以要提前预防。
五、出菇管理及采收
在正常情况下,茶树菇接种后50天左右即可出菇。出菇前要进行催蕾管理,催蕾时菌袋可直立排放,也可墙式堆叠排放。然后将棉花塞拔掉或剪去扎口线,并拉直袋口排袋催蕾,直立排放每平方米排放80袋左右。让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料面颜色也
随之转化,初时有黄水,继而变褐色,出现小菇蕾。这期间,要加大空气相对湿度并保持在95-98%,早晚应喷水保湿。光线强度控制在500-1000勒克斯,温度控制在18-24℃范围,这样开袋后10-15天子实体大量发生。出菇后,必须适当低空间湿度和减少通风,此时栽培空间相对湿度降到90-95%,并减少通风次数和时间,以防氧气过多易导致早开伞,菌柄短、肉薄。如果菇蕾太密,还可进行疏蕾,每袋6-8朵,朵数适中,长势整齐,朵型好,菇柄粗,否则影响菇的品质和产量。当茶树菇子实体菌盖开始平展,菌环未脱落时就要采收。因茶树菇菌柄较脆,容易折断,采收时应抓基部拨下,同时防止伤及幼菇。采收后菌袋料面需清理干净,袋口捏拢,让菌丝休养恢复2-3天,然后拉开袋口,可淋一次重水,并重复上述管理,5-7天后又可长一潮菇,共可采收4-6潮菇。
六、采收包装及加工
采收下来的子实体剪去根部及附着的杂质,整齐放入箱子内,头尾不能乱,即可送往加工点或上市鲜销、分级包装、远销,亦可烘干或分级后进行速冻保鲜、加工成清水罐头等。
烘干茶树菇时,先将采下的茶树菇晒半天再烘,起始温度保持在40℃左右,然后慢慢提高到60℃,整个烘烤过程10-12小时。起始温度过高会烘成熟菇,降低品质。干品含水量13-15%,出口干品含水量要在13%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