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技术
地 址:安徽省蚌埠市
电 话:18160833289
传 真:0552-3112289
联系人:济 民(业务主任)
参考技术
白参菌工厂化栽培技术方案
白参菌(学名:Schizophyllum commune,俗称裂褶菌)工厂化栽培技术的全过程。这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农业模式,旨在实现周年化、标准化、高产稳产。
白参菌工厂化栽培技术全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核心阶段:
第一阶段:厂房设计与配套设施建设
这是基础,决定了后续生产的效率和成功率。
厂址选择:远离污染源(垃圾场、化工厂)、水源充足、电力稳定、交通便利。
功能车间规划:必须严格区分,按生产流程单向设计,避免交叉污染。
原料库:存放木屑、麸皮等原料。
拌料装瓶/袋车间:进行培养基的混合、搅拌和分装。
灭菌车间:放置高压灭菌锅。
冷却室:洁净度要求极高,需配备高效空气过滤系统(HEPA),用于灭菌后培养基的冷却。
接种室:洁净度要求最高(通常达到万级或百级),用于无菌接种。
培养室:控制温度、湿度、CO₂浓度和黑暗环境,用于菌丝培养。
出菇房: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用于刺激原基形成和子实体生长。
包装车间:对采收的鲜菇进行分级、包装。
冷藏库:用于产品的短期保鲜储存。
关键设备:
灭菌设备:大型高压灭菌锅(灭菌柜)。
净化设备:冷却室和接种室的空气净化系统。
接种设备:自动化接种机或半自动化工作台。
环境控制系统:用于培养室和出菇房的空调、加湿器、除湿机、CO₂传感器和光照系统。
栽培容器:通常使用聚丙烯(PP)塑料瓶(850-1100ml)或耐高温聚丙烯袋。
第二阶段:菌种制备
“好种出好菇”,菌种是关键。
母种(一级种):从权威菌种保藏中心或研发机构购买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白参菌母种试管。
原种(二级种):将母种转接到由木屑、麸皮等制成的培养基中,扩大培养。
栽培种(三级种):将原种进一步扩大,制成最终用于大规模接种的菌种。工厂化生产通常使用液体菌种或谷粒菌种,因其流动性好、发菌快、接种效率高。
第三阶段:栽培料制备与灭菌
培养基配方:
主料:硬杂木木屑(70-80%),颗粒粗细适中。
辅料:麸皮(15-20%)、玉米粉(5%)、蔗糖(1%)、石膏粉(1%)。
含水量:搅拌均匀后,含水量控制在60-65%(手紧握料,指缝间有水痕但不滴下为宜)。
pH值:自然pH或稍调至微酸性。
拌料与装瓶:
使用自动拌料机将原料和水充分混合均匀。
使用自动装瓶机将培养料填入栽培瓶(袋)中,中间打一个接种孔,套上颈圈并盖好盖子。
高温灭菌:
将装好的料瓶(袋)送入高压灭菌锅。
在0.12-0.15MPa的压力下,121-125℃灭菌1.5-2.5小时。
目的:彻底杀死培养料中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营养体和孢子。
第四阶段:冷却、接种与培养
冷却:
灭菌后的料瓶通过洁净轨道或搬运车送入冷却室。
在高效过滤的洁净空气下冷却至25-28℃(接种温度)。
接种:
在接种室(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内)进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工厂化生产多采用自动接种机,通过负压或火焰保护方式,将液体或颗粒菌种快速定量地接入瓶口的接种孔内。
接种量通常为每瓶10-15ml液体菌种或一勺颗粒菌种。
菌丝培养:
将接种后的菌瓶移入培养室,叠放或上架。
环境控制:
温度:24-26℃恒温培养。
湿度:空气相对湿度60-70%。
CO₂:浓度控制在2000-4000ppm,较高CO₂利于菌丝生长,抑制原基过早形成。
光照:全程黑暗。
时间:约20-25天,菌丝可长满全瓶。
第五阶段:出菇管理
这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期。
催蕾(诱导原基形成):
菌丝满瓶后,移至出菇房。
搔菌:打开瓶盖,用机械搔菌耙刮掉瓶口表面的老菌种和一层老菌丝,刺激出菇。
环境调控:
温度:降低至18-20℃,制造温差刺激。
湿度:提高至85-95%,保持料面湿润。
光照:散射光刺激,光照强度200-500 Lux,每日光照8-12小时。
通风:增加新鲜空气交换,降低CO₂浓度(<1000ppm)。
子实体生长:
原基形成(出现白色小菇蕾)后,进入子实体生长期。
环境调控:
温度:维持在18-22℃。
湿度:保持在85-90%,主要通过喷雾加湿,但避免直接向菇体喷水。
通风: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CO₂浓度控制在800-1500ppm以下,防止菌盖变小、变厚、长柄。
光照:继续提供散射光。
第六阶段:采收、包装与保鲜
采收:
当菌盖完全展开、边缘开始内卷、尚未弹射孢子时为最佳采收期。
通常从原基形成到采收需7-10天。
采收时用手或工具整丛采下,轻拿轻放,避免损伤。
分级包装:
采收后立即移至包装车间,进行分级、去除杂质。
按大小、形态、色泽进行分级。
通常采用保鲜托盘加保鲜膜或真空冷却后充气包装。
保鲜与储存:
包装后立即放入冷藏库(1-4℃)预冷和储存。
在冷链条件下运输和销售。
第七阶段:清瓶与下一轮准备
采收后的废菌瓶(袋)及时清理出菇房,进行专业处理(如制作有机肥)。
对出菇房、培养室、栽培瓶等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为下一轮生产做好准备。
技术核心要点总结:
无菌化:贯穿于冷却、接种、培养全过程,是成功的生命线。
环境精准控制:每个生长阶段对温、光、水、气的需求不同,需通过传感器和自动化系统进行精确调控。
标准化:从配方到每一环节的操作,都必须有严格的标准操作规程(SOP),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批次化管理:工厂化生产是连续性的,需要科学规划接种和出菇的批次,实现天天有菇采。
安徽省金农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网址:http://WWW.zhongguojunye.com
电话: 18160833289 17891626968
微信:mo gu xue xi
下一篇: 亩产1吨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