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技术
地 址:安徽省蚌埠市
电 话:18160833289
传 真:0552-3112289
联系人:济 民(业务主任)
参考技术
香菇菌棒腐烂造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香菇是我们食用菌大宗产品,因为其适应力强,原料易取,因此在我国东西南北均有规模化生产。可以在香菇生产与管理过程中,常常出现菌棒“烂棒”,其病因由多种因素所至,香菇菌棒在发菌过程中,受到高温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菌棒通常自表层以斑块大小局部出现,然后逐渐蔓延并深入整条菌棒,受害部位初期表现为菌丝逐渐消失,并附有粘液状黑色分泌物或其它霉层,随着受害程度的加剧,培养料发黑变软腐烂,受害后期菇木因腐烂和水溶物增多而松瘫、解体,培养料呈黑色烂泥状,并伴有特殊臭味。往往能检出大量的虫体和病原物,严重时菇棒腐烂殆尽,香菇绝收。
一、香菇菌棒腐烂原因
1.1菌种衰老 生活力不强 种子是整个香菇栽培的源头,因此,菌种优劣对于食用菌生产尤为重要。对于有些香菇生产者年年种菇,年年买种者来说,种子质量选择就更为重要了。不愿提前预定菌种,只是到栽培时手捧到处购买菌种,这样很难购买到生活力强的“适龄”菌种;倘若用上老化的菌种,接种后不仅萌发慢,而且菌丝生产势差,抗性能力肯定大大降低,当遇到环境条件不适时菌丝生长衰退造成烂棒。
1.2、高温烧菌 菌棒培养过程中持续高温天气的影响,是造成香菇菌棒烧菌腐烂。因香菇菌丝对高温十分敏感,35℃以上停止生长,其极限温度为38℃。超过极限温度4h以上菌丝就会死亡。而当时气温超过40℃以上的达14d,如菌棒越夏场地通风不好,必定引起菌丝死亡,造成烂棒。
菇农对菌棒安全越夏意识不强,加剧了菌棒烧菌的程度高海拔地区菇农往年都将菌棒堆放在楼顶、二楼或悬挂在梁下、屋檐下越夏,结果在该年的高温季节,楼上是最热的,几乎全部烧菌,而放在地面的较好。低海拔的村,也只有近地面几层菌棒幸存。有的菇农虽然也知楼顶温度高,但他们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总会下雨降温的,结果失去了抢救的大好时机。堆放在楼上或单层、通风不畅的砖混房里的菌棒烂棒非常严重,其主要原因是菇农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超出了发菌场地所能承受的容量,导致排放过密,通风差所致。另外,也有不少菇农是对高温的估计不足,忽视散堆通风降温的重要性,以至没有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实行灵活的管理措施,造成更大的无可挽救的损失。
另外,在高温季节有些菇农还在刺孔通气,翻堆搬运菌棒,势必造成发菌场地温度的增高而加剧烧菌。不少菇农虽将菌棒放置室外棚内越夏,并在棚上盖了遮阳网和不少遮阳物,但却没有除去覆盖在棚上的塑料薄膜(说是为了防雨)。结果,使热空气不能向棚外散热、流通,造成棚内闷热烧菌。
二、防治方法
2.1、栽培时选用优质菌 根据生产计划提前安排生产或预定菌种,杜绝使用劣质菌种。只有使用生命力强的菌种,才能增强抗性。
2.2、控制菌棒环境温度
3)虫害伤害
菇类害虫从通气孔进入菌棒生长繁殖,直接咬食菌丝体,菌丝体受伤后形成局部高温、高营养环境,使竞争性杂菌入侵感染,形成虫菌交叉感染,导致菌棒腐烂。老菇区虫口密度高,为害重,烂棒也相对较为严重。
4)刺孔损伤
栽培过程中刺孔通气操作不当,刺孔器械(铁钉、竹签等)直接刺伤菌丝,导致杂菌人侵感染而发生腐烂。
5)药害损伤
香菇菌丝或子实体对多数农药都很敏感,易造成药害损伤。如敌敌畏、乐果等对菌丝有 明显的毒害作用,菇农使用这些农药进行治虫,结果虽扰,而引起菌棒腐烂的情况。
香菇菌棒腐烂的防治措施
菌棒腐烂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并贯彻于整个栽培管理过程。
1)选用优良品种,对退化品种进行提纯复壮。
2)严格按照香菇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进行栽培管理
①合理布局品种。依照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品种。
②搞好栽培场地和环境的卫生,上年度废菌棒要及时清理;老菇场要喷洒杀菌杀虫剂,减少杂菌污染源,降低虫口密度。
③严格控制消毒药品的用量。目前市面上消毒药品含有的有效成份都是相同的,用量以每立方米3―4克为佳,切勿超过6克。
④接种口用蜡或胶带封口,杜绝虫、菌从接种口入侵菌棒。
⑤刺孔通气要规范操作,铁钉直径要小于2毫米,孔深1―1.5厘米,选晴天刺孔,不在瘤状物处刺孔。
⑥合理治虫防病。选用高效、无副作用、无毒、药效长的菇类专用杀虫剂“菇虫净”在第一次刺孔后喷洒一次,隔两个月后再喷一次,就能有效地防治虫害,切不可使用敌敌畏等不宜在香菇上使用的杀虫剂。
3)及时对烂棒进行治疗
发现菌棒腐烂现象后,要及时将烂棒拣出另行堆放,以免菌棒间交互感染,并进行下述治疗处理:①用干净刀片切除腐烂部分,用克霉灵等杀菌剂擦洗病斑切口处和薄膜,然后将薄膜复回,用胶带封死,防止失水和虫、菌再次入侵。这一操作最好在无菌条件下完成。②在发菌初期开始烂棒的,应果断进行再次菌棒消毒接香菇菌棒腐烂造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发现菌棒腐烂现象后,要及时将烂棒拣出另行堆放,以免菌棒间交互感染,并进行下述治疗处理:①用干净刀片切除腐烂部分,用克霉灵等杀菌剂擦洗病斑切口处和薄膜,然后将薄膜复回,用胶带封死,防止失水和虫、菌再次入侵。这一操作最好在无菌条件下完成。②在发菌初期开始烂棒的,应果断进行再次菌棒消毒接种(重做)
1 香菇菌棒烧菌烂棒的原因分析
1.1 1.2品种选择较为单一,并且违背品种自然分布要求的海拔高度,是加速烂棒的间接原因 如135品种,为偏低温长菌龄品种,抗逆性差而不耐高温,一般要求在海拔300m以上才能安全越夏。而景宁县从海菇农对菌棒安全越夏意识不强,加剧了菌棒烧菌的程度高海拔地区菇农往年都将菌棒堆放在楼顶、二楼或悬挂在梁下、屋檐下越夏,结果在该年的高温季节,楼上是最热的,几乎全部烧菌,而放在地面的较好。低海拔的村,也只有近地面几层菌棒幸存。有的菇农虽然也知楼顶温度高,但他们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总会下雨降温的,结果失去了抢救的大好时机。堆放在楼上或单层、通风不畅的砖混房里的菌棒烂棒非常严重,其主要原因是菇农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超出了发菌场地所能承受的容量,导致排放过密,通风差所致。另外,也有不少菇农是对高温的估计不足,忽视散堆通风降温的重要性,以至没有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实行灵活的管理措施,造成更大的无可挽救的损失。
当家品种,没有因地制宜选择栽培品种和栽培模式,结果是全军覆没。而在松阳县同样的海拔,采用9015、939较耐高温的品种,烂棒率就大大降低,仅为40%。
1.3 1.4 从技术角度分析,以下几种情况也加剧了烧菌的发生①菌棒生产制作季节偏迟,发菌转色程度差的烧菌严重。②有的菇农为追求头潮开袋菇产量,生产菌棒时特意使菌棒含水量偏高,造成菌丝活力下降,使高温烧菌更为严重。③
2 香菇菌棒烧菌烂棒的预防
虽然自然灾害是不可抗拒的,损失和教训也是惨重的,但只要从思想认识上充分提高防范意识,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做好高温期间香菇菌棒越夏管理工作,是可以减少可能遭受的损失。
2.1 科学合理安排生产 要严格按照香菇技术规程操作,以不违背香菇生物学特性来因地制宜安排生产。在生产季节、品种选择以及含水量环节上尤其要注意。合理调整香菇的种植结构,改变传统的观念,向科技要效益。
2.2 提倡花菇室外荫棚发菌越夏 室外荫棚由于通风好、降温快,可有效减少烧菌情况发生,是一种较好的越夏方式。荫棚顶及四周要遮光,外覆遮阳网或反光膜等覆盖物,但棚顶不能覆盖塑料薄膜,以免造成棚内闷热烧菌。四周可搭架种植南瓜、丝瓜等爬藤作物,提高遮阳效果。荫棚要加厚搭高,棚距遮阳网要高出1m以上(棚顶分两层,上层为杂草等遮阳层,下层为遮阳网)。四周可选用竹枝、树枝等有利通风的材料围成,提高通风效果。如遇连续高温天气,可在大棚内四周及棚内人行道两边挖掘相通的地沟,引入“跑马水”降温。对于老菇棚,在进棚前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扫与杀虫灭菌工作。
2.3 加强室内越夏菌棒的管理 室内越夏的,宜在通风良好、夏季凉爽的底层房间发菌,菌棒排放要留通风道。要增加培养房间四周的遮阳设施,如搭凉棚、挂遮阳网等。在高温采临时,要注意散堆,要轻拿轻放,避免振动菌棒,并且应安排在早晚低温时段进行。散堆的要求是,由原来的四横四直堆放,改为三角形或井字形堆放,堆高3~5层。近中午可关闭门窗,傍晚通风换气散热。总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进行通风降温。
高温期间,禁止对菌棒采取刺孔通气、翻堆等措施,防止菌丝呼吸作用增强而提高堆温。刺孔通气应选择高温前天气凉爽时进行,并且在同一房间内要分批进行。刺孔后温度上升较快,2~3d内都应加强通风散热,防止菌棒因高温而闷菌死亡。
2.4 做好污染菌棒的处理工作 对于前期局部烂棒,可通过挖除腐烂菌块至健康菌丝处,再涂以生石灰溶液或浓度稍高的杀菌剂的方法来处理,防止和控制病菌的进一步扩展危害。对于已全面闷菌烧菌的菌筒,可破袋晒料,以重新利用。可以生产鸡腿菇、姬松茸、杏鲍菇等。平原地区在9月底前还可再生产香菇菌棒,但品种宜选择短菌龄品种,如L66、L33等。利用污染料时要用生石灰水调整pH值,并且要延长灭菌时间。最好是增加新料,有利于发菌。
香菇菌棒腐烂造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香菇菌棒腐烂造成的原因
菌棒腐烂多发生在栽培年数较长的老菇区,其根本原因是竞争性杂菌入侵感染,故一切诱发杂菌入侵感染的因素都会导致菌棒腐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栽培品种抗逆力减弱
抗逆力减弱是品种种性退化的一种表现,这是菌棒腐烂的内因。
老菇区一些当家品种种植多年,种性退化,菌丝生命力减弱,对环境适应能力差,抗杂菌入侵能力下降,竞争性杂菌就能乘虚而入,引起菌棒腐烂。如香菇241―4品种,因栽培年数已久,近年来其丰产性、抗逆性都明显下降,其菌棒也易腐烂。
2)栽培环境恶劣
栽培环境恶劣导致菌丝生长受阻、抗逆性减弱或衰老死亡、自溶而引起菌棒腐烂。夏季高温、通风不良、消毒药品使用不当、原材料变质等因素也能诱发腐烂。
3)虫害伤害
菇类害虫从通气孔进入菌棒生长繁殖,直接咬食菌丝体,菌丝体受伤后形成局部高温、高营养环境,使竞争性杂菌入侵感染,形成虫菌交叉感染,导致菌棒腐烂。老菇区虫口密度高,为害重,烂棒也相对较为严重。
4)刺孔损伤
栽培过程中刺孔通气操作不当,刺孔器械(铁钉、竹签等)直接刺伤菌丝,导致杂菌人侵感染而发生腐烂。
5)药害损伤
香菇菌丝或子实体对多数农药都很敏感,易造成药害损伤。如敌敌畏、乐果等对菌丝有 明显的毒害作用,菇农使用这些农药进行治虫,结果虽扰,而引起菌棒腐烂的情况。
香菇菌棒腐烂的防治措施
菌棒腐烂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并贯彻于整个栽培管理过程。
1)选用优良品种,对退化品种进行提纯复壮。
2)严格按照香菇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进行栽培管理
①合理布局品种。依照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品种。
②搞好栽培场地和环境的卫生,上年度废菌棒要及时清理;老菇场要喷洒杀菌杀虫剂,减少杂菌污染源,降低虫口密度。
③严格控制消毒药品的用量。目前市面上消毒药品含有的有效成份都是相同的,用量以每立方米3―4克为佳,切勿超过6克。
④接种口用蜡或胶带封口,杜绝虫、菌从接种口入侵菌棒。
⑤刺孔通气要规范操作,铁钉直径要小于2毫米,孔深1―1.5厘米,选晴天刺孔,不在瘤状物处刺孔。
⑥合理治虫防病。选用高效、无副作用、无毒、药效长的菇类专用杀虫剂“菇虫净”在第一次刺孔后喷洒一次,隔两个月后再喷一次,就能有效地防治虫害,切不可使用敌敌畏等不宜在香菇上使用的杀虫剂。
3)及时对烂棒进行治疗
发现菌棒腐烂现象后,要及时将烂棒拣出另行堆放,以免菌棒间交互感染,并进行下述治疗处理:①用干净刀片切除腐烂部分,用克霉灵等杀菌剂擦洗病斑切口处和薄膜,然后将薄膜复回,用胶带封死,防止失水和虫、菌再次入侵。这一操作最好在无菌条件下完成。②在发菌初期开始烂棒的,应果断进行再次菌棒消毒接种(重做)。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有关香菇菌棒腐烂造成原因及防治措施的具体情况,预知更多相关知识请到香菇专题页面查看。
菌棒“烂棒”是代料香菇栽培过程中从菌丝培养到出菇期间发生的一种腐烂病。香菇菌棒在发菌过程中,受到高温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菌棒通常自表层以斑块大小局部出现,然后逐渐蔓延并深入整条菌棒,受害部位初期表现为菌丝逐渐消失,并附有粘液状黑色分泌物或其它霉层,随着受害程度的加剧,培养料发黑变软腐烂,受害后期菇木因腐烂和水溶物增多而松瘫、解体,培养料呈黑色烂泥状,并伴有特殊臭味。往往能检出大量的虫体和病原物,严重时菇棒腐烂殆尽,香菇绝收。
一、烂棒的发生原因
人为的栽培管理措施不当,造成菌棒菌丝抗逆力下降,甚至自溶,进而引起病虫害侵染,这是烂棒发生的重要原因。造成烂棒发生的起因和不当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料配比不合理,拌料不均匀,尤其是尿素、过磷酸钙、石灰石粉、硫酸镁等添加物超浓度使用。一旦遇高温气候和刺孔通气后料温过高,便会影响菌丝正常生长,最终导致菌丝死亡而烂棒。
培养室长时间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氧气含量不足常致使菌丝以酵解方式分解养分以维持生命活动。既消耗掉过多养分,又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影响菌丝生长发育。
培养室温度长期过高,超出香菇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刺孔通气后又没有及时疏散菌棒,使堆温大幅度升高,致使菌丝生长脆弱甚至死亡,引起所谓“烧菌”现象。菌棒上淤积黄水过多,一方面影响通气,另一方面极易造成杂菌感染,尤其是青霉感染。
菌棒受阳光直射,强烈阳光所内含的紫外线会把菌棒内菌丝灼伤,到一定程度菌丝会被杀死,菌棒局部出现黄水,随后滋生霉菌。
生长环境阴湿,空气相对湿度过高也会导致烂棒的发生。另外,在给菌棒补水时,水温过高、补水过量同样会导致菌棒烂筒。补水后菌棒表层水分尚未沥去就急于覆盖薄膜也易导致菇木烂筒。
大量的“假菇”发生后不久萎缩腐烂,会滋生绿霉。若再遇高温闷热天气,通风不及时常会导致菌棒烂棒。
采菇时菌棒上留有残根或割袋出菇时没及时剔除死菇蕾而发生霉烂。采菇粗放、对于没完全转色的菌棒随菇脚采下大块培养料,菌丝受损伤后再遇有水珠残留,极易滋生霉菌导致烂棒。
二、烂棒的防治措施
(一)选用抗逆性强的菌株用于生产
135类(秋平5号、庆功1号)等长菌龄、短柄花菇品种,其菌丝生长温度为5℃~32℃,且不耐高温。当菌棒生长环境长时间超过32℃时,易造成菌丝“自溶”而死亡,使菌棒霉烂报废。故历年来用135、秋平5号、庆功1号等品种烂筒严重的农户可选择抗逆性相对较强的939、庆元9015、庆科20等品种用于生产。
(二)晚熟品种培养料中可减少麦麸、糖用量
生产长菌龄的晚熟花菇品种(如L135),培养料配方可按每千袋料用木屑780kg、麦麸110kg~120kg、糖7kg~8kg、石膏10kg配制,减少麦麸、糖用量,提高培养料中碳氮比,在夏季高温期可提高菌棒抗霉、防虫的能力。
(三)按生产季节来制定接种法和接菌量
有部分农户在春节前即开始安排生产菌棒,以L135品种早期生产的(2月上中旬)为例,可采用二穴接种法减少接种量,延长菌棒菌丝营养生长期,这将有利菌棒越夏管理。后期生产的菌棒(5月初起)用常规三穴接种法,这样在梅雨季节高温来临时,菌棒菌丝生长正处旺盛期,从而增强抗逆能力。
(四)搞好环境清洁卫生,消灭虫源
由于庆元县食用菌生产品种的多样化,许多地区都是连年种菇的老菇区,每年有几千万袋废菌棒到处乱丢,且农村中畜、禽等污染源多,成了菇蚊、菇蝇、线虫的活动天堂,虫口密度一年比一年高。要减少菌棒烂筒,须消除虫源,减少虫口密度,即搞好环境清洁卫生,消除废弃菌棒,关养畜禽并定时打扫畜禽舍,清理水沟,对多虫地域统一时间喷DDV、除虫菊脂等杀虫剂。
(五)菇房、培养室安装门、窗纱
双翅目的菇蚊、菇蝇等害虫不但可产蛆虫蛀食菌丝,还可携带各种霉菌孢子感染菌棒,造成烂棒。故此门窗、通风孔等处用60目的尼龙细纱网钉上,可防止菇蚊、菇蝇等成虫入室危害菌棒。
(六)铁钉刺孔改为用回形针刺孔放气法
菌棒发菌期,菇农习惯用6.7cm~10cm铁钉扎孔放气,孔径一般超过1mm,菇蚊成虫可自由出入放气孔产卵繁殖,一般3d~5d卵孵化成幼虫就会蛀食菌丝导致菌丝腐烂,菇木烂棒。故前期通气应改用回形针、大头针扎孔放气。用回形针扎孔,孔径较小,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扎铁钉2倍~3倍的量,一样达到给菌棒放气的效果。
(七)阴雨天提倡不刺孔增氧
大多数菇农会利用阴雨天在培养室内对菌棒进行刺孔增氧,但阴雨天高温、高湿条件下,香菇菌丝体的呼吸及水份排放作用减弱,从而引起逆抗性降低,加之霉菌在阴雨天活动频繁,很容易造成烂筒等现象。菌棒的刺孔通气需在晴天、通风、干燥情况下进行较好。
(八)刺孔1周内,综合防治害虫
菌棒刺孔通气1周内,孔口菌丝尚未愈合,散发的香味能引诱菇蚊、菇蝇等害虫云集产卵,故这段时间需综合防治害虫。刺孔前必须对培养室进行一次全面杀虫灭菌工作,刺孔后再次消毒灭虫。刺孔的菌棒周围可点蚊香熏杀成虫或挂DDV棉球,以驱避菇蚊、菇蝇,诱杀成虫。菇蚊、菇蝇等成虫有趋光性,可设置黑光灯或日光灯,在灯周围挂上粘虫纸或灯下设置DDV溶液药盒,让成虫触药中毒。
(九)堆垛越夏应改为单层摆放越夏
菌棒井字形堆垛越夏,其中两段的接触面因互相挤压菌棒容易变形,高温期也容易烧菌而烂棒,提倡4月~5月菇棚清理消毒后,菌棒即移入菇棚,上培养架单层摆放越夏。
安徽省金农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http://www.zhongguojunye.com
中文网址:http://www.中国菌业.中国
微信:moguxuexi qq:2205619068
电话:0552-3112289 18160833289